第一品牌方需要拥有辨别不真实的基本技能,互动量、阅读量、播放量、粉量该看什么、如何看是学问。对刷量没什么定义还贸然烧钱投放的小白,或许就会成为下一个开撕公关公司或是平台的人。
品牌方怎么样辨识KOL的价值便相当考验功力。
第二,品牌方还需要花费肯定本钱自建程序或是探寻第三方平台给数据脱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于中小品牌而言投KOL的门槛就进一步提升。
当数据虚高、野蛮疯长成为一种正常状态后,品牌方被强迫练出了火眼金睛技能。 假如有人未练成该技能、被数据忽悠之后还发声叫嚣,那样就会引发质疑:错不在别人,而是你极大概在炒作。看上去畸形,却为现实。
当李佳琦、薇娅等一众头部网络红人获得几分钟卖出XXX单、一场直播再破纪录的惊人成绩后,更多的网络红人、MCN机构、品牌方所在的网络红人视频直播带货范围也成了刷量重灾区。
看起来非常美的网红直播带货
明面上,一条围绕着网络红人流量的产业链上只有品牌方、广告提供商、MCN机构、网络红人、内容平台这几方,但其实暗中刷量产业链体量相当庞大。
今年7月,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节目就揭秘了很多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络红人,通过刷量拥有了几百万甚至数千万粉。一家在杭州的网络红人新媒体公司员工对此毫不掩饰:抖音短视频如此的短视频平台也可以刷单,刷几十万或几百万都可以做到。
首当其冲的IQ税上交者是看直播的买家。曾闹得不可开交的烤虾、劣质化妆品、三无商品都充斥在网络红人的直播内容中。除去货不对板,在某些平台,买家甚至还会遇上付钱收不到货、找不到人的状况。
李佳琦一句OMG可能真的可以卖出百万,但并非所有网络红人都能做到,更何况是靠假数据塑造出的假网络红人。在假数据面前,被坑的不止一方。
第二是期望靠网络红人迅速捞金的电子商务创业人士。站在风口上的创业人士,在交出一笔保证金、广告费后面对的状况可能不止是卖不出去货,甚至连交出去的钱都很难收回。而当成效未达预期时,层出不穷的代理公司还在不断抬升广告成本,一单下来创业人士需要支付的广告成本甚至会高于商品价格。被刷量刷出来的假网络红人,用不真实的高成交量将创业人士吸引而来,然后再一个个粉碎他们的致富梦想。
网络红人电子商务的利益越大,就会吸引更多人通过更多千奇百怪的方法来获得更大的利益。多方角逐中,每一方都成为了链条上另一方想要收割的韭菜, 但最后获利的人绝对没受损失的人多。失真的数据让多数人致盲,买家、创业人士、广告主都失去了判断的坐标,进而再形成一个恶性生态循环。
今天下午,在最高人民检查院召开的媒体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表示,将对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媒体、电视购物栏目等途径推行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磅出击,刷单、自动加评论等行为将遭到查处。
当乱象成为正常状态时,监管也随之而来。
当然,将来的监管也不可能只停留在食品范围,刷量行为触碰法律红线的几率非常大,行业乱象早晚会迎来监管时刻。
道格拉斯W哈伯德在《数据化决策》一书中告诉大家:不论有形之物还是无形之物,所有皆可量化。
只须数据还是信息互联年代里通用的评估指标,想要通过更取巧的方法迅速达成指标的人就会一直存在。
但不可以忽略的是,在信息互联年代,风口来得快,泡沫破得更快。摒弃投机心理,多点踏实精神,可能骗局才大概降低。